当前位置:招商报 > 正文

佛山南海:厚植新质生产力 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

编辑: 夕歌 来源:新快网 2024-03-28 12:11:18

导读:作为制造业强区,近年来,南海以绿色智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信息装备制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以及智能安全应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三高四新六集群”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2月27日,在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拿起重达7.26公斤的铅球,从近1米的高度自由落下,“砸”在ACF人工软骨仿生吸能材料上。铅球轻轻弹起一下,随后稳稳停住,材料完好无损。历经6年12000余次试验,ACF人工软骨技术从这里出发,已被应用到运动、医疗、汽车等多个领域。

3月18日,总投资35亿元的深圳清溢光电有限公司“平板显示及半导体用掩膜版”生产基地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开工,不仅填补南海半导体掩膜版领域的空白,更将为南海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制造业强区,近年来,南海以绿色智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信息装备制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以及智能安全应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三高四新六集群”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向“绿”而兴 以绿色智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底色,更是新质生产力核心所在。在创新发展战略指引下,南海正积极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初,我国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在南海投运。据悉,宝塘储能站装机规模为300兆瓦/600兆瓦时,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1/5。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满足2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对上游电池企业、下游用电大户和居民用电带来的积极作用,也将推动南海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新突破。

事实上,南海对于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早已有所谋划。早在2009年,南海开始发展氢能产业,截至目前,南海区现有氢能产业企业、机构超150家,集聚了国家电投绿动氢能、韵量燃料电池、清能股份、鸿基创能、济平新能源、海德利森、康明斯恩泽、美锦氢能等氢能头部企业,涵盖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和燃料电池及系统等八大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形成了较完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

同时,南海现有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等6家高水平科研平台,一批院士团队扎根南海,形成了“平台+企业”“开放+自主”的完整创新链。2022年,南海氢能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南海获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可见,南海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已形成良好的先发优势,这也进一步增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为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2024年2月28日,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至2030年,南海区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将打造成为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家的千亿产业集群。

“在发展氢能和氢氨融合产业集群上,南海的力度将只增不减。”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在《方案》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南海将以明确的定位、清晰的路径、特定的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全力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向“新”而行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除了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土壤和良好基础条件外,还需要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动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是重要一环。

目前,南海区有4.9万家制造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4300家,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16个。数据显示,2023年南海区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立项370多个,工业技改投资较去年同期增加35.2%。其中,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佛山市德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技改备案计划总投资均超2亿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

“南海区目前打造的‘三高四新’产业,都是朝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努力。”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岳芳敏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认为,南海区拥有比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这些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取得不少突破。

同时,这也表明南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路上早已具有良好基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南海区政府提出了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蓄特色产业集聚之势的战略方向。“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向战新产业要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在南海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向大会作报告强调,南海区依托季华实验室打造信息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借力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千亿产业集群。

“南海将坚定不移地打造智造强区。”1月27日,南海区委副书记、南海区区长王勇在佛山两会区长访谈中表示,接下来,南海将以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协同推动六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其中,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在2024年超过3.1%,高企数量突破4350家,让创新成为南海制造的主引擎。

依“才”而兴 打造新质生产力关键人才库

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需强化青年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机制,既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又储备关键领域人才,推进生产力发展。

“从中职到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我们目前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成体系的,从技能型人才到高端人才的核心培养模式。”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星对于人才培育有着较深感悟。他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以智能装备院为首的“1+2+N”生态圈已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500余人的研发和产业人才队伍,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45%,培育了20个中高层次人才团队,为佛山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智能装备院人才培养措施仅仅是南海新质生产力发展一个缩影。2012年以来,南海区实施人才团队计划,紧紧围绕“两高四新”产业布局,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技术项目,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截至目前,南海区人才总量超60万人,柔性引进中外院士及项目33个、国家高层次人才90名、省市区创新创业团队342个;培育技能人才28.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18.9万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认为,南海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聚集度优势明显。在广佛同城背景下,南海能充分享受广州人才优势。南海优越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人才政策等,吸引各类英才纷至沓来。

南海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海将深入实施“科学家+企业家”计划,搭建常态化对接沟通桥梁,依托季华实验室等科创平台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展“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不断激发企业与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南海建设湾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投科技就是投未来,我们鼓励科技企业发展,鼓励科技人才扎根佛山、扎根南海,为未来的发展作更多贡献。”在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启动仪式上,佛山市副市长周紫霄寄语南海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南海区区长王勇热情邀约青年科学家相聚南海:“强国有我,年轻人一马当先,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欢迎各位青年科学家来到南海,与我们一起共创未来。”

记者 胡珊霞 通讯员 南宣

佛山招商网
佛山招商网
佛山招商网